星期五, 1月 19, 2007

合歡山小風口2006年12月13日蛾類集錦

2006年12月13日,寒冷的冬夜,我們辦公室內的氣溫才約9℃,室外飄著霧雨,無星光月亮,小風口一帶一片漆黑,只除了我們為了誘捕高山蛾類而在室內刻意點起的500瓦鹵素燈,點燈不久,就有許多蛾類飛來,數量不少,但比起前幾個月那種群蛾飛舞的盛況,卻又差多了。當晚我們抓了不少的蛾類,隔天便開始製作針插展翅標本,因為製作標本的經驗還淺,進度很慢,所以先把標本分裝在三角袋內,放到冷凍庫去冰藏起來,每天抽空作一些。要展翅的時候,先將冰凍的標本退冰後,放在保鮮盒內再置入裝有熱水的燜燒鍋內軟化,這招是我同事教我的,以前都是將捕獲的蛾類放在烘箱烘乾,但如此處理後,將來要再拿來展翅,困難度很高,這不是我現在的功力可以辦到的,就這樣慢慢製作這些標本,沒想到那天捕獲的蛾類竟然已經製作了100份已上的標本了,當將這些標本從展翅台取下再上標簽之後,仔細看還蠻有成就感的,雖然多數標本作的並不好,但仍然偶有佳作,最重要的是,這些標本將是以後研究合歡山蛾類的重要材料,雖然我只是作客合歡山,但總希望在這裏工作的期間能留下一點東西,這些標本就是我要留給合歡山的。
最近收集了許多台灣蛾類研究的文獻,發現近10幾年來一些日本和匈牙利的學者在台灣採集了許多蛾類,也發表很多的新種,這些新種當中有不少是在中橫沿線採集到的,而我在這裏的採集也有很多就是前幾年才被他們發表的新種,雖說學術研究不應有國界之分,但在自己國境內的生物卻要仰賴外國學者的研究才能發現新種,總是一種遺憾,我想主要的關鍵是國內對於基礎的生物分類學不夠重視,而這樣的專長也不容易就業,因此也少有學生願意投入基礎生物分類學的研究,雖然我們可以在網路上看到有不少對蛾類或其它生物有興趣的業餘者,他們很熱切的在網路上貼圖、發問、討論,當然也有熱心的專家予以回應,這對於生物多樣性的科普當然是有貢獻的,但在學術研究上就可能比較薄弱了;我也是一位對蛾類有興趣的業餘者,並非學昆虫的科班出身,也許是我自己對這個領域的陌生才會有這種感覺,說不定台灣昆蟲學界的專家們已有不少的學術發表,只是我讀書不精不知道罷了,如有得罪,尚祈見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