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24, 2009

九月飛蛾報報

亞裳夜蛾

科名:Noctuidae 夜蛾科

學名:Catocala armandi shirozui Sugi, 1982

參考資料:鞍馬山的蛾1:P.70

合歡山小風口:

2006/9/22;2006/10/12;2007/7/31;2007/8/9;2007/10/2;2007/10/9

2008/8/5;2008/9/3;2009/9/23

金馬隧道:

2008/9/3;2008/10/3

歡迎跟貼 請點這裏

===============================================================

瞳夜蛾

科名:Noctuidae 夜蛾科

學名:Ommatophora luminosa (Cramer)

參考資料:鞍馬山的蛾1:P.66

合歡山小風口:

2006/9/22;2007/10/2;2007/10/9;2007/10/31;2009/9/23

歡迎跟貼 請點這裏

星期四, 9月 17, 2009

九月飛蛾知多少?大家通報才知道!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自2005年11月開始持續進行合歡山鄰近地區蛾類相調查工作並建置資料庫,截至2009年8月,已累積將近5000筆調查資料。本系列報導將以當月本站曾採集過且特徵明顯、不易辨識錯誤的蛾種為主,羅列該蛾種的標本照及(或)停棲照、科名、學名、中名、參考圖鑑及有關該蛾種在本站資料庫中的採集記錄(含地點和日期)。

此一系列報導的目的是希望能有拋磚引玉的效果,各位網友如曾在自己的校園或社區或曾旅行參訪過的地方看過這些蛾種,並且有留下影像記錄,歡迎將照片跟貼在高海拔試驗站站的電子相簿,並且留下拍照地點和日期的資料,如果有坐標資料那就更好,我們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方式來擴大收集有關各蛾種的分布區域與出現時期的資料。

===============================================================

豔葉夜蛾

科名:Noctuidae 夜蛾科

學名:Eudocima salaminia (Cramer, 1777)

參考資料:鞍馬山的蛾1:P.67

採集記錄:

合歡山小風口:2007/9/19;2007/10/2

歡迎跟貼 請點這裏

=======================================================================

藍條夜蛾

科名:Noctuidae 夜蛾科

學名:Ischyja manlia (Cramer, 1776)

參考資料:鞍馬山的蛾1:P.67

採集記錄:

合歡山小風口:2006/8/23;2006/9/22;2007/8/9

清境農場:2006/10/17;2007/4/10

歡迎跟貼 請點這裏

=======================================================================

白紋羽毒蛾(雄蛾)

白紋羽毒蛾(雌蛾)

科名:Lymantriidae 毒蛾科 

學名:Pida postalba Wileman,1910

參考資料:鞍馬山的蛾 2:P.124

採集記錄:

金馬隧道:2008/7/14;2008/8/11;2008/9/3

大禹嶺820林道:2008/9/3

歡迎跟貼 請點這裏

==========================================================

星期三, 8月 26, 2009

「撒旦豹紋尺蛾」的盛夏轟趴


2009824,農曆七月五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在傍晚時分薄霧籠罩,應該是點燈誘蛾的好天氣,但八八水災之後兩次在中橫沿線的採集,蛾況都沒有預期的好,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颱風豪雨的影響?當天預計是要到台8123K金馬隧道的東口去點燈,看看天候,蛾況應該會比前兩次好吧?

雖然已過了夏至,但晚間七點,天也才剛剛暗去,400W的水銀燈才剛打開,馬上就有飛蛾繞著燈泡飛舞,這是個好兆頭,果然不到30分鐘,燈亮處已是群蛾亂飛,白布幕上已有許多飛蛾停棲,但最多的就是本文的主角--「撒旦豹紋尺蛾」,

而且愈聚愈多,就像是相約要來這燈光輝煌處開一場盛夏的轟趴,其它蛾種當然也被誘來,不過布幕幾乎已被「撒旦豹紋尺蛾(Obeidia lucifera extranigricans Wehrili 1933)」占滿,它們只能找空隙插入,似乎這場轟趴是專為「撒旦豹紋尺蛾」辦的。

根據張保信老師的「台灣蛾類圖說()」的記載,台灣產的Obeidia屬,共有五種,這五種的成蟲都有晝行性,白天會聚於叢花之間,但夜間也會受燈光誘引。「撒旦豹紋尺蛾」在老師書中所的採集記錄是在7~8月份,這和我們在小風口和金馬隧道的資料一致;採集的地點則有北橫公路的池端,中橫公路的關原,南投縣的梅峰、東埔溫泉和杉林溪。

Obeidia屬的中文名稱都是XX豹紋尺蛾,這當然和本屬各種都具有翅色為橙黃夾有黑斑的特徵,宛如豹紋斑有關,但有誰知道這次轟趴的主角「撒旦豹紋尺蛾」那「撒旦」兩字從何而來?難道它曾欺騙上帝、誘惑人類嗎?當然當天來參加這場轟趴的蛾種還有很多,只是數量上相對於「撒旦豹紋尺蛾」是少了許多,不過我們還是帶回將近200份標本,賓客清單就要等做成針插展翅標本後再來好好比對建檔,完成後我們也會將清單公布出來。

「撒旦豹紋尺蛾」小檔案:

尺蛾科 Geometridae

學名:Obeidia lucifera extranigricans Wehrili 1933

高海拔試驗站採集記錄

小風口

2006823

2007731

2008828

金馬隧道

2008828



星期四, 6月 04, 2009

台師大呂光洋老師經驗傳承,合歡山「楚南氏山椒魚」現蹤跡!

楚南氏山椒魚-20090602-03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呂光洋老師是國內外知名的兩棲類專家,在師大任教數十年,據說他指導的門下學生已有十餘人也在國內各大專院校擔任教職,可說是桃李滿天下。


楚南氏山椒魚-20090602-02


2009年6月2日,呂光洋校授師生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與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辦理保育業務的相關同仁陪同下來到合歡山小風口,不但親自帶領一行人到他以前曾發現「楚南氏山椒魚」的棲地探訪,晚間更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山管理站舉辦小型演講會,我早在學生時代就經常在與保育相關的研討會聆聽呂老師的演講,因為他也是台灣推動生態保育觀念的先驅者之一,20年前我在太管處服務時,呂老師也常來管理處指導,因此我當然不能錯過這樣的知識饗晏,當晚一群10餘人便在海拔3000公尺的合歡山管理站內輕鬆或坐或臥,聆聽呂老師30年來在台灣研究「山椒魚」的親身體驗,演講中不但有台灣現有五種山椒魚的形態、影像介紹,更將他曾在台灣發現各種山椒魚的地點以Google map標示出來,他表示台灣的山椒魚大多以小族群分散分布於台灣中高海拔的地區,而且對於環境變動非常的敏感,可能可以作為監測全球暖化現象的生物指標,只是這必需要累積長期的調查、觀測資料才可能可以有比較有意義的故事可以呈現,因此他也建議是否可以應用國家公園內的高山志工在參與步道的維護、巡察任務時也能順便記錄「山椒魚」的「物種出現原始資料」,不過這樣的建議也引發了討論,因為根據現行的「野生動物保育法」,台灣的5種山椒魚全被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而搜尋山椒魚時常常必須在它們的棲息地翻開石頭,這會不會構成違反「不得騷擾保育類野生動物」的規定?其實在我看來這只是對法條的僵化解讀,我們更該擔心的是許多人、高頻度的在山椒魚的棲息地大肆翻石掘土,會不會嚴重破壞它們的生存環境,甚而導至這類小族群生物的「當地滅絕」?這樣的疑慮絕非杞人憂天,因為我也曾聽說少數熱中於兩棲類攝影的人士為了拍照,不只在其棲息地翻找,有些人更為了拍攝方便而將山椒魚帶下山來拍,甚致也不再將它們帶回原棲地釋回,這當然是嚴重違法的行為,不過如果這些攝影愛好者能以尊重生命的態度、守法的精神從事拍照,並且願意分享他們的成果,這也不失是累積「物種出現原始資料」的一個管道,只是這可能需要更多的溝通和教育。


楚南氏山椒魚-20090602-01


這一次在呂老師親自出馬、現地指導之下,一行人也在多處地點尋獲「楚南氏山椒魚」,當然這都是在主管保育業務的公職人員「監督」並經合法申請的情況下所作的調查,而這幾張照片中的「楚南氏山椒魚」則是為了當晚演講所需及拍照而從現地帶回小風口的,隔天我的同事當然再將他們攜回原棲息地釋回。「物種出現原始資料」一定要有地點的資訊,而且越詳細越好,但因為「楚南氏山椒魚」是屬於「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可以想見他們的族群一定是很小的,因此我也不方便公開發現他們的地點資訊,但或許有那麼一天,在大家的保育共識更高,資料更願意公開分享,相關研究機構或行政部門能更有效的整合、累積山椒魚的「物種出現原始資料」,並且能夠證明山椒魚的族群已穩定到可免被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時,那麼這種可愛的小動物也將成為一般民眾都能如賞鳥、賞蝶般去觀察的對象。等到那一天到來時,我希望我還有力氣帶我的家人去探訪它們。

星期四, 5月 21, 2009

你可曾看過它嗎?----「銀斑舟蛾」

M16-20090409-P001

「銀斑舟蛾」,2009年4月9日在中橫公路上的天祥青年活動中心附近採獲



這是「銀斑舟蛾」,中文名也有人稱為「肖劍心銀斑舟蛾」,它是屬於「舟蛾科(Notodontidae)」,學名是Tarsolepis japonica Wileman & South, 1917,這份標本是2009年4月9日在中橫公路上的天祥青年活動中心附近採獲的,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飛蛾,但我馬上就覺得對它有印象,因為在王效岳先生編寫的「認識台灣的昆蟲 10」就是用它來當封面的,而且它的特徵非常明顯,就是它前翅上那兩枚略近三角形的銀白色大斑;在台灣產的舟蛾科中只有跟本種同屬的「台灣銀斑舟蛾(Tarsolepis taiwana Wileman, 1910」有類似特徵,但根據王效岳前述著作的說法,「台灣銀班舟蛾」的下側銀色三角斑有裂痕,並且在前翅後緣附近另有一小塊的銀斑,本種則是兩塊完整的略近三角形銀色斑,當然還有其它的區別點,但等我也採到「台灣銀斑舟蛾」後再來好好比對。
這種舟蛾的幼虫的食草是槭樹科(Acearaceae)槭屬(Acear)的植物,這一屬的植物在台灣相當普遍,但張保信老師所撰寫的「台灣蛾類圖說二」中所繪製的本種分布圖卻只有在中部以北的山區曾有採獲記錄,我猜在他那「台灣蛾類圖說1~5」冊中各蛾種的分布圖大部分都是他個人的採集記錄,因為當時台灣從事蛾類研究或觀察的恐怕非常的少,而在他出版那五大圖說之後才使得一般的蛾類愛好者有了可以參考的圖鑑資料,這也是為甚麼現在在網路上分享蛾類資訊的同好,都常常引用他的著作,當然本種在台灣的分布應該不只是這樣,我至少就在科博館的網站上看到一筆在高雄縣扇平地區採獲的記錄,而張老師書上提到本種成蟲的出現期是5~10月,但我這筆採獲記錄則是4月9日,我想會造成這些資料上的出入,最主要的是資訊的不流通,張老師當時是以一己之力默默的進行台灣蛾類的採集、研究工作,還好他最後將他的成果以科普圖鑑的方式出版,才讓我們這些後進的蛾類愛好者有了入門參考的依據,當時沒有網際網路,更沒有部落格或網路論壇,相信在台灣也沒有多少同好,所以我才會猜那分布圖是張老師一人之力完成的;但現在網路非常的普及,這類資訊的交流應該會更容易,也應該要更頻繁,事實上這樣的資訊在網路上也的確相當的豐富,但我把它稱為「無組織的分享」,因為資訊是散置在浩瀚無邊的網路大海上,雖然有google大神讓我們找到這些資訊,但依然沒有整合,因此我才會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彙整網路上同好的資料,而且我挑選的都是特徵較明顯、不容易錯認的種類,因為蛾類種類實在太多樣了,只有先從這些容易辨識的種類開始,才不會造成初入門同好的挫折。
以下是這份標本的採集記錄,如果你也曾看過、拍過、採過或養過這種「銀斑舟蛾」,歡迎跟我們分享您的資訊。



科 名:舟蛾科 Notodontidae
學 名:Tarsolepis japonica Wileman & South, 1917
參考資料:認識台灣的昆蟲10:P.88,台灣蛾類圖說 2 P.194
觀察日期:2009年4月9日
觀察地點:花蓮縣秀林鄉 天祥
海拔高度:約400公尺
經 度:121.49329
緯 度:24.18549
座標來源:參考UrMAP 天祥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座標
資料提供:林旭宏


天祥-M16-20090409-004

「銀斑舟蛾」,2009年4月9日在中橫公路上的天祥青年活動中心附近採獲

星期三, 5月 06, 2009

你可曾在你的校園或社區看過它嗎?----「人面天蛾」

人面天蛾

「人面天蛾」標本照 2008年8月5日於合歡山小風口


這是一隻「人面天蛾」,又稱為「鬼臉天蛾」或「骷髏天蛾」,英文名為Death’s-head Hawkmoth,無論中、英名,都是在描述這種飛蛾胸背上那形似骷髏的圖形;它是屬於「天蛾科 (Sphingidae)」,學名是 Acherontia lachesis (Fabricius 1798),這份標本是2008年8月5日在合歡山的小風口所埰獲的。
我家裝設的電視節目系統是中華電信的MOD,上星期某日,我轉到「知識頻道 Smart TV」,正巧看到在介紹「蜂鳥天蛾」的節目,這是我對蛾類產生興趣以來第一次看到專門以蛾類為主題拍攝的生態影片,所以我趕快端正坐好認真收看,這節目雖然只有短短30分鐘,但相當精彩,主角當然是「蜂鳥天蛾」,我沒在合歡山看過這種蛾類,不過在特生中心的生態園區倒是看過;節目中有一小段是介紹到本文的主角--「人面天蛾」,畫面是一隻剛從土中羽化爬出地面的「人面天蛾」,接下來就跳接到「人面天蛾」鑽入人類飼養的蜜蜂巢箱中,用它那強健的口器穿破已被蜂蠟封口的六角型蜂室,正在大塊朵頤的吸食蜂蜜,而周週的密蜂卻沒有去攻擊它,旁白說這是因為「人面天蛾」會模擬蜜蜂的體味,使得蜜蜂誤以為這隻入侵的「人面天蛾」是它們的同伴,這真是太有趣了,我從來不曉得有這種情形,我的岳父是一位專業的養蜂者,已經有40年以上的養蜂經驗,而我太太在年輕時當然也要幫忙養蜂、採蜜、採蜂王乳的工作,我結婚後也會在每年清明節前後採龍眼蜜的高峰期幫忙打雜,看過這節目後,我問他們可曾發現過入侵蜂巢箱的「人面天蛾」,他們都說沒有,因此我就上網去找資料,果然在英文版的wikipedia有提到這種情形,而且它的另一別稱就是Bee Robber,意思就是「掠奪蜂蜜的強盜」;根據wiki的說法,本屬(Acherontia)在全世界有三種,而這種巧奪蜂蜜的行為,本屬三種都曾被記錄過,不過我的岳父卻不曾發現這種情形,這是很不尋常的,因為養蜂人對於任何會侵擾他們飼養的蜂群都會特別注意並且盡力排除,難道台灣的「人面天蛾」沒有這種行為嗎?
這個屬在台灣也有兩種,除了「人面天蛾」外,另一種是「後黃人面天蛾 (Acherontia styx medusa Butler 1876」,但這種在台灣的採獲記錄遠少於「人面天蛾」,不過「鞍馬山的蛾」中也引用外國文獻提到「後黃人面天蛾」也有搶奪蜂蜜的行為,但「人面天蛾」可能太常見了,反而沒有任何文字介紹;各位同好,如果你也曾記錄過「人面天蛾」,歡迎跟貼在特生中心高海拔試驗站的「台蛾天地-天蛾科」,並可參照以下格式與我們分享資料,如果你是養蜂人家,也曾觀察過「人面天蛾」掠奪蜂蜜的行為,也請與我們分享這類的故事。



科 名:天蛾科 Sphingidae
學 名: Acherontia lachesis (Fabricius 1798)
參考資料: 鞍馬山的蛾2, P.87
觀察日期:2008年8月5日
觀察地點:合歡山小風口
海拔高度:3000公尺
經 度:121.27873
緯 度:24.16338座標來源:GPS定位
資料提供:林旭宏



M01-20080805-129

「人面天蛾」停棲照 2008年8月5日於合歡山小風口

星期四, 4月 30, 2009

2009年合歡東峰「玉山杜鵑」花訊報導

合歡東峰三角點

合歡東峰三角點


最近接到許多詢問合歡山地區「玉山杜鵑(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Hayata)」花訊的電話,上星期五(2009年4月24日)我先到合歡北峰(標高3422公尺)去看看,山頂上已經有少量的「玉山杜鵑」展露花顏,但多數仍含苞待放,因此今天一早我特地再到合歡東峰(標高3421公尺)去探訪「玉山杜鵑」的花訊,安步當車輕鬆走,沿路回望還可看到合歡雲海,只是走到山頭,果然如預期的只有少數的「玉山杜鵑」花苞才初綻放,我預估要形成山頂的「杜鵑花海」景觀,恐怕也要10~15天之後,也就是今年母親節(2009年5月10日)以後的那個星期。以下的照片就是今早在合歡東峰拍到的,有意上山攝取合歡東峰「玉山杜鵑花海」的同好,請盡早安排時間;不過整體而言,今年合歡山地區「玉山杜鵑」花苞的數量不如去年,如果您去年也曾來拍過,今年恐怕會稍稍的失望。

合歡東峰玉山杜鵑-20090430-03

合歡東峰玉山杜鵑-20090430-04

合歡東峰玉山杜鵑-20090430-07

合歡東峰玉山杜鵑-20090430-05

合歡東峰玉山杜鵑-20090430-02

合歡雲海

合歡雲海

星期三, 4月 29, 2009

你可曾在你的校園或社區看過它嗎?----「綠孔雀夜蛾」

M01-20090423-010
這是「綠孔雀夜蛾」,學名是「Nacna malachitis (Oberthür, 1880)」,它是屬於「夜蛾科 Noctuidae」、「劍紋夜蛾亞科 Acronictinae」、「孔雀夜蛾屬 Nacna」。第一次在合歡山小風口誘集到它是在2006年8月23日,那一晚飛進來的蛾還真不少,但我一眼就注意到它,因為它的顏色實在太漂亮了!當時我還沒開始製作針叉展翅標本,只是拍攝飛蛾的停棲照片,而且也沒放比例尺,但在比對「鞍馬山的蛾」中的展翅標本照後,我很快就找出它的名字,因為它翠綠色的前翅和中央不規則的翠綠色大長圓斑實在太明顯了,雖然沒有展翅,但光比對前翅也很容易對出來,當我知道它叫「綠孔雀夜蛾」時,我也覺得這名字實在與它非常匹配,因為它就像鳥類中亮麗的孔雀一般,一出場就能吸引住你的目光。
M01-20080903-P017
在台灣,已知的「孔雀夜蛾屬 Nacna」就只有這種,中國大陸則有五種,也包括這一種,此外日本、前蘇聯的日本海沿岸地區和印度也都有本種的分布。根據張保信老師「認識台灣的昆蟲 五」所載,本種的採集地點有北橫公路池端、宜蘭縣太平山、中橫公路梨山、南投縣梅峰、翠巒、東埔溫泉,嘉義縣阿里山、鹿林山莊等;鞍馬山也有採獲記錄,此外網路上也有一些採集地點的資料,如高雄縣的扇平,苗栗縣的橫龍等,看來本種在台灣許多地方應該都可以發現。我則是在小風口和金馬隧道都曾採獲,到目前為止共有16筆資料,採獲的月分有4月、5月、和7~10月。
如果你或妳也曾拍過這種漂亮的飛蛾,也請與我們分享!
==========================================
科 名:Noctuidae 夜蛾科
學 名:Nacna malachitis (Oberthür, 1880)
參考資料: 鞍馬山的蛾 1, P.63
2009年4月23日於合歡山小風口採獲
觀察地點:合歡山小風口
海拔高度:3000公尺
經 度:121.27873
緯 度:24.16338
座標來源:GPS定位
資料提供:林旭宏 hsuhong@gmail.com
==========================================

星期日, 4月 05, 2009

你可曾在你的校園或社區看過它嗎?----「台灣長尾水青蛾」


M15-20090201-P001-2, originally uploaded by Guest of HoHuanShan.

這隻漂亮的飛蛾是2009年2月1日我在東埔的沙里仙渡假大飯店採獲的。

那天是春節長假的最後一天,我和家人開著車從集集出發,一路往台21新中橫公路走去,先是到一處梅園,可惜當時已過梅花盛開期,只能從主人家張貼的華航拍攝的廣告月曆想像那梅花成海的景像。繼續前行,在和社隨便找家小麵攤吃完午餐,想說等會兒要到東埔泡溫泉,吃太飽可是不太好。記不起來前次到東埔是甚麼時候了?行前沒作功課,也不知該到那兒去泡溫泉,只是隨興的走著,在還沒到達東埔之前,就看到公路旁有家看起來是新開的飯店,好像很高檔的樣子,這不是我們的目標,但仍忍不住放慢車速、開窗張望;孩子們突然說「那不是阿丈嗎」?我停下車來,倒車回去,果然是常到我們宿舍區找我同事的「羅大哥」,我這才想起「羅大哥」不就是在沙里仙大飯店服務的嗎?他立即熱情的招呼我們下車,引導我們進入飯店,知道我們是要來東埔找溫泉泡湯之後,馬上表示那就在這兒泡就好啦!其實我有點猶豫,因為這飯店對我來說有點太奢華了,但既來之則安之,新年假期奢侈一下又有何妨?雖說是連續長假的最後一天,明天就要上班,但這飯店仍然客滿,這時才約下午兩點不到,飯店的工作人員正在忙著清理客房,準備迎接三點以後陸續會來check in的房客,羅大哥很忙,但他還是帶著我們到一張長桌坐定後拿出魚池的紅茶泡茶招待,一面也請他的同事幫我們安排泡溫泉的房間,大約半小時後,房間整理好了,羅大哥引導我們搭乘電梯來到頂樓的房間;哇!太棒了!客房相當寬敞,雖然只擺一張床,但全部是木地板,而且因為是在頂樓,溫泉浴室是半露天的,雖然當日天氣有點陰霾,但透明的玻璃窗外山景依然直逼眼前,溫泉池不算很大,不過容納我們一家四口綽綽有餘,浴室外的陽台,還擺著兩床藤製躺椅,於是我們一邊放水一邊輪著沐浴,等不及溫泉池水滿,便跳入池中,悠閒的欣賞窗外美景,這時我女兒探頭伸出窗外,我還來不及斥喝,她就大叫「哇,有一隻好漂亮的飛蛾!」;這就是我發現這隻飛蛾的經過。
「台灣長尾水青蛾」是屬於「天蠶蛾科 (Saturniidae)」、「長尾水青蛾屬 (Actias)」的大型蛾類,學名是「Actias heterogyna subaurea Kishida, 1993」。
「長尾水青蛾屬 」的共同特徵之一就是它們的後翅都有一長形的尾狀突出,且突出部會略微捲曲,大部分種類的翅色為水青色,但本種雄蛾的翅色卻是黃色,因此又被稱為「雄黃長尾水青蛾」,本種的雌蛾翅色仍是水青色,這種雌、雄蛾翅色的差異在「天蠶蛾科」中是獨有的現象(王孝岳,1994)。



根據王孝岳先生「認識台灣的昆蟲 6」書中所載,本種分布在中國大陸南部和台灣等地,在台灣全島各中、低海拔山區都曾有採獲的記錄,但它的族群量遠少於「長尾水青蛾 (Actias selene ningpoana C. Felder & R. Felder, 1862)」,奇怪的是我曾在清境農場和集集特生中心採集過「台灣長尾水青蛾」,甚至另一種更稀有的「姬長尾水青蛾 (Actias neidhoeferi Ong et Yu, 1968)」我都曾在合歡山採獲將近10份標本,反而是那全台最普遍常見的「長尾水青蛾」,我至今還沒有任何採集的紀錄,其實仔細再想,這也沒甚麼好奇怪的,原因只在於我的採集地點太少了,我只在合歡山的小風口、大禹嶺的820林道和中橫123公里處的金馬隧道長期採集,偶而路過清境時也會順便尋覓蛾蹤、作點採集,因此「長尾水青蛾」雖然普遍,但它的分布區域都在我的主要採集點之外,當然不會採到它了。追根究底,就是採集範圍過於狹隘,如果可以增加採集地點及採集頻度,一定可以對於各種蛾種的分布和成蛾出現的季節(flight season)有更為完整的資料,不過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如果可以集合同好的力量,利用網際網路無遠弗界的特性,有系統的整理各地的觀察或調查資料,一定能夠快速的累積台灣蛾類的資訊,其實類似的工作,在鳥類和蝶類這兩大類群,因為有較多的民眾參與,已經有相當不錯的成積,但在台灣賞蛾的人口畢竟還不多,相關的科普圖鑑也很少,想要如賞鳥、賞蝶般快速的累積資料,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何況蛾類的多樣性是遠遠高於蝶類和鳥類,而且大部分都是夜行性的,一般民眾更不容易去觀賞它,不過賞蛾卻有一個優勢,就是「點燈它們就會飛來」,因為許多蛾類都具有趨光性,而且一旦它們被誘來停棲之後,想要拍照或捕抓都相當的容易。蛾類標本的製作是一件相當專業的事情,而且要作的好是要花長時間去練習,就像這份標本,也是一件不成功的作品,不但前、後翅都沒拉到同一高度,觸角也弄斷一根,因此如非有特別典藏標本的需要,或要作為教學、展示之用,一般並不需要去捕抓蛾類,加上現在數位相機非常的普及,只要拍照一樣可以留下飛蛾的紀錄,如果能透過網路分享的功能,彙聚這些各地賞蛾同好的資料,將來一定也能像鳥類或蝶類一般,弄個賞蛾地圖之類的東西,因此歡迎各位同好利用特生中心高海拔試驗站網站的電子相簿區來貼圖,這次我們就以「台灣長尾水青蛾」為目標,歡迎各地蛾友跟貼在「電子相簿—台蛾天地—天蠶蛾科」,為了彙整資料,請貼圖網友copy以下資料,作必要修改後貼在文字區
============================================================
天蠶蛾科 Saturniidae
學 名:Actias heterogyna subaurea Kishida, 1993
參考資料:認識台灣的昆蟲 6 P.30
觀察日期:2009年2月1日
觀察地點:南投縣信義鄉東埔地區沙里仙大飯店
海拔高度:
經 度:120.92597
緯 度:23.54503
座標來源:urmap
資料提供:林旭宏

================================================
我們會將各地蛾友提供的資料建入資料庫,如果有座標資料的話,就可以使用地理資訊系統(GIS)軟體來繪製各類蛾種的分布圖,累積很多資料之後,就可以有比較完整的台灣賞蛾地圖,如果你沒有GPS可以用來讀取座標值,可以利用Google Earth 或Urmap網站來大略找出座標,或者你如果是在校園觀察到的,只要有校名,我們也有全台各級學校所在位置的座標值,或者是詳記觀察地點的資料,讓我們來定位,總之只要大家願意共襄盛舉,相信就可以大量累積資料,讓我們就從繪製「台灣長尾水青蛾全台分布圖」開始吧!

有人一定好奇,我花了多少錢泡高檔溫泉才採獲這隻漂亮的「台灣長尾水青蛾」?
其實我沒花到錢,因為好客的羅大哥替我埋單了。真謝謝他!

星期四, 3月 05, 2009

合歡山小風口2009年2月氣溫變化圖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9年2月28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該站網站的「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
本圖為2009年2月1日至2月28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變化圖,2009年2月最高氣溫為21.1℃,較2009年1月的14.9℃大幅上昇了6.2℃,而相較於2008年2月最高氣溫13.1℃,更上昇了8℃;本月的平均氣溫為4.9℃,較上月的零下0.2℃高了5.1℃,也較去年同期的0.9℃高了4℃;本月最低氣溫還是在零下5.9℃,但也較上月高了4.1℃。本月的總降水量僅有28㎜,全月僅有3天有降雨的記錄,總計本年1月和2月的累積雨量僅有49㎜,和2008年1、2月的累積雨426.2㎜相較,僅約去年的11%,這一降雨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似乎普遍在全台各地都有發生。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

星期三, 1月 14, 2009

好文章共欣賞--「大屯山松林滄桑」


HAS_0559, originally uploaded by Guest of HoHuanShan.

繼「綠林遊梭客的遐想」之後,蘇鴻傑老師又在「綠林遊梭網」發表了這篇好文章--「大屯山松林滄桑」http://transylva-ecology.blogspot.com/2009/01/blog-post.html
蘇老師文筆一流是我們這些學生都知道的,上課、演講時的清楚闡述與流暢表達也素為學生敬佩,但平常卻是惜口如金,我在當他的學生時,幾乎不曾聽他談起過他的私事,平常碰面只會跟我們討論學業方面的事情,更惶論有關他年少時的事蹟,直到最近2年我才知道蘇老師原來是建中的高材生,也才聽過他談起會去念森林系的源由;在這篇文章中蘇老師便由他年少時遠眺大屯山作為引子,以極為抒情的筆調輕描淡筆的寫出他與森林結緣的因由,由森林系的學子成長為庇蔭後繼學子的森林系教授,蘇老師帶領我們這群學生走南闖北,逐步累積台灣森林植群的調查資料,而這大屯山松林滄桑,只是他耕耘林學3、40年來的一小部分。抒情散文引過後,便轉入紮實的植群生態學,從大屯山的開發史,一路闡述當地植群的變化,這是文獻收集、演繹的功力,而30年前親身調查留下的資料和影像,成為見證演替的有力證據,也展現了蘇老師資料保存、整理的深厚底子,想想,當時可是沒有個人電腦的時代,這讓我既敬佩又慚愧,我是那種連上個月寫過的東西都要在電腦找半天的人,這還是在有「酷狗大神」協助的情況下呢!1976年蘇老師留下了當時大屯山松林調查的詳實資料,記錄了兩處各為10年生與30年生的松樹造林地當時的組成,那時候這兩處不同齡級的松林都有不同程度的闊葉樹種入侵的情形,也就是說土地公(演替)在人類造林之後就開使介入,而停止撫育之後,介入的程度就更為深入了。同年(1976年)蘇老師也在面天山南側記錄了一處約50年生松林當時的組成,那時的松樹構成最上層的樹冠,但密度已大幅降到約60株/公頃,演替進入的闊葉樹種也更多了,這些組成細節蘇老師都留下了詳實的資料,30年後的2008年再次在這松林進行調查,這時這處原是松樹造林地的松林已難以再稱為松林了,因為僅有幾株老朽的大松樹殘留林中,整座森林已成為闊葉樹林的天下,且其植種組成又較1976年更為多樣,土地公的確在人類造林、停止撫育之後就接手後續的工作,原來的松林造林地逐漸有當地原生闊葉樹種侵入,松樹雖有逐漸成長壯大,但因為是先驅性樹種,它們的幼苗無法就地更新,在後繼無樹的情況下,人造松林已演替為闊葉樹林,而蘇老師長期累積的資料印證了森林演替的發生,這樣的親身經歷可是遠非從書本中讀來的二手經驗可以比擬的;文章最後蘇老師用「滄海桑田,世事多變,青山綠野自然也是林起林落,樹木更替不知幾許」作為結語,這話也令我感慨,我在高中畢業時是以第一志願去讀森林系的,求學期間也隨著老師、學長去過許多地方進行森林植群調查,但如今興趣轉換,我不再深入林中,反而是選擇點燈誘蛾,森林演替短則數十年就像人造松林一般,蘇老師累積30年的資料可以看出它的林起林落,我沒有這樣的耐心和毅力,只好去作作一年中便可見證蛾出蛾沒變化的簡單題材,看來我果然是短視近利多了

星期三, 1月 07, 2009

合歡山小風二氧化碳濃度監測,顯示有趣的「微笑曲線」


微笑曲線, originally uploaded by Guest of HoHuanShan.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是最近最夯的話題,許多科學研究都指向人類排放「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其中「二氧化碳」就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之一,因此監測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便成為非常重要的工作,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為長期收集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資料,自2005年5月在合歡山小風口設置的氣象測站中,便有一組偵測二氧化碳濃度的感應器,以每小時一次的頻度,記錄當地二氧化碳的濃度,截至2008年12月已累積30000筆以上的資料。
最近我們分析了這批二氧化碳濃度資料,得到了這張有趣的「微笑曲線」圖,圖中顯示的是2007年合歡山小風口各月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和平均氣溫,二氧化碳的月平均濃度和月均溫形成反比的趨勢,當2007年1月月均溫1.3℃時,當月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是全年最高的371ppm,隨著溫度逐月昇高,二氧化碳濃度逐漸降低,到了當年最高月均溫7月的11.8℃時,二氧化碳月平均濃度也降到最低的319ppm,接下來月均溫又反轉向下,二氧化碳的濃度也再度升高;二氧化碳月平均濃度變化比較大的月分是在4月到5月,及9月到10月間;為甚麼小風口的二氧化碳月平均濃度會程現這樣的變化趨勢呢?很顯然的,這是組成當地植被的綠色植物造成的!
「二氧化碳」除了是「溫室氣體」以外,它更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供全球生物生存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必備的原料;綠色植物以太陽提供的能量,將無機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的葡萄糖,在這過程當中,便會消耗掉二氧化碳,合歡山小風口的二氧化碳濃度偵測感應器就安裝在一片冷杉林林緣,台灣冷杉是常綠的針葉樹,全年都可進行光合作用,但在可進行光合作用的溫度範圍內,溫度越高光合作用的效能也就越高,消耗的二氧化碳當然就越多,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當小風口月均溫逐月昇高時,當地的植被會加入更多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冬季枯黃的玉山箭竹也會逐漸轉綠,這批大量的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也就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了,但當進入10月以後,當地植被又逐漸僅剩下常綠的台灣冷杉等針葉樹,二氧化碳的消耗降低,濃度當然就上昇了。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供養云云眾生,當然包括植物在內的所有生物在進行呼吸作用時又會將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出,地球就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取得平衡間,使得全球的二氧化碳濃度趨於恆定,但自從工業革命以後,人類大量使用包括煤炭和石油之類的「化石燃料」,將遠古時代也是由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其供養的古代生物遺骸中固定下來的碳元素釋出,使得二氧化碳濃度從工業革命前的約280ppm上昇到當前的約380ppm,這很可能就是全球暖化的原因,當然這樣的論點仍然有爭議,不過二氧化碳濃度逐漸昇高則是不爭的事實;由合歡山小風口二氧化碳全年濃度的變化,清楚顯示了森林對於降低二氧化碳濃度的確有其作用,但終究會因森林老熟而使得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平衡而減緩了森林碳吸存的功能,不過若能有效的利用木材資源,將採伐下來的林木在人類社會間反覆利用,也就是將碳元素固定在人類社會,釋出的林地再新植林,將可再度發揮森林成長過程中固定碳元素的功能,當然這終究是有其極限的,斧底抽薪之計還是要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努力發展所謂的「綠能產業」,讓太陽能、風力、水力甚至是核能發電的技術提昇,相關的訊息可以參閱最近的暢銷書「世界又熱又平又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