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21, 2009

你可曾看過它嗎?----「銀斑舟蛾」

M16-20090409-P001

「銀斑舟蛾」,2009年4月9日在中橫公路上的天祥青年活動中心附近採獲



這是「銀斑舟蛾」,中文名也有人稱為「肖劍心銀斑舟蛾」,它是屬於「舟蛾科(Notodontidae)」,學名是Tarsolepis japonica Wileman & South, 1917,這份標本是2009年4月9日在中橫公路上的天祥青年活動中心附近採獲的,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飛蛾,但我馬上就覺得對它有印象,因為在王效岳先生編寫的「認識台灣的昆蟲 10」就是用它來當封面的,而且它的特徵非常明顯,就是它前翅上那兩枚略近三角形的銀白色大斑;在台灣產的舟蛾科中只有跟本種同屬的「台灣銀斑舟蛾(Tarsolepis taiwana Wileman, 1910」有類似特徵,但根據王效岳前述著作的說法,「台灣銀班舟蛾」的下側銀色三角斑有裂痕,並且在前翅後緣附近另有一小塊的銀斑,本種則是兩塊完整的略近三角形銀色斑,當然還有其它的區別點,但等我也採到「台灣銀斑舟蛾」後再來好好比對。
這種舟蛾的幼虫的食草是槭樹科(Acearaceae)槭屬(Acear)的植物,這一屬的植物在台灣相當普遍,但張保信老師所撰寫的「台灣蛾類圖說二」中所繪製的本種分布圖卻只有在中部以北的山區曾有採獲記錄,我猜在他那「台灣蛾類圖說1~5」冊中各蛾種的分布圖大部分都是他個人的採集記錄,因為當時台灣從事蛾類研究或觀察的恐怕非常的少,而在他出版那五大圖說之後才使得一般的蛾類愛好者有了可以參考的圖鑑資料,這也是為甚麼現在在網路上分享蛾類資訊的同好,都常常引用他的著作,當然本種在台灣的分布應該不只是這樣,我至少就在科博館的網站上看到一筆在高雄縣扇平地區採獲的記錄,而張老師書上提到本種成蟲的出現期是5~10月,但我這筆採獲記錄則是4月9日,我想會造成這些資料上的出入,最主要的是資訊的不流通,張老師當時是以一己之力默默的進行台灣蛾類的採集、研究工作,還好他最後將他的成果以科普圖鑑的方式出版,才讓我們這些後進的蛾類愛好者有了入門參考的依據,當時沒有網際網路,更沒有部落格或網路論壇,相信在台灣也沒有多少同好,所以我才會猜那分布圖是張老師一人之力完成的;但現在網路非常的普及,這類資訊的交流應該會更容易,也應該要更頻繁,事實上這樣的資訊在網路上也的確相當的豐富,但我把它稱為「無組織的分享」,因為資訊是散置在浩瀚無邊的網路大海上,雖然有google大神讓我們找到這些資訊,但依然沒有整合,因此我才會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彙整網路上同好的資料,而且我挑選的都是特徵較明顯、不容易錯認的種類,因為蛾類種類實在太多樣了,只有先從這些容易辨識的種類開始,才不會造成初入門同好的挫折。
以下是這份標本的採集記錄,如果你也曾看過、拍過、採過或養過這種「銀斑舟蛾」,歡迎跟我們分享您的資訊。



科 名:舟蛾科 Notodontidae
學 名:Tarsolepis japonica Wileman & South, 1917
參考資料:認識台灣的昆蟲10:P.88,台灣蛾類圖說 2 P.194
觀察日期:2009年4月9日
觀察地點:花蓮縣秀林鄉 天祥
海拔高度:約400公尺
經 度:121.49329
緯 度:24.18549
座標來源:參考UrMAP 天祥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座標
資料提供:林旭宏


天祥-M16-20090409-004

「銀斑舟蛾」,2009年4月9日在中橫公路上的天祥青年活動中心附近採獲

星期三, 5月 06, 2009

你可曾在你的校園或社區看過它嗎?----「人面天蛾」

人面天蛾

「人面天蛾」標本照 2008年8月5日於合歡山小風口


這是一隻「人面天蛾」,又稱為「鬼臉天蛾」或「骷髏天蛾」,英文名為Death’s-head Hawkmoth,無論中、英名,都是在描述這種飛蛾胸背上那形似骷髏的圖形;它是屬於「天蛾科 (Sphingidae)」,學名是 Acherontia lachesis (Fabricius 1798),這份標本是2008年8月5日在合歡山的小風口所埰獲的。
我家裝設的電視節目系統是中華電信的MOD,上星期某日,我轉到「知識頻道 Smart TV」,正巧看到在介紹「蜂鳥天蛾」的節目,這是我對蛾類產生興趣以來第一次看到專門以蛾類為主題拍攝的生態影片,所以我趕快端正坐好認真收看,這節目雖然只有短短30分鐘,但相當精彩,主角當然是「蜂鳥天蛾」,我沒在合歡山看過這種蛾類,不過在特生中心的生態園區倒是看過;節目中有一小段是介紹到本文的主角--「人面天蛾」,畫面是一隻剛從土中羽化爬出地面的「人面天蛾」,接下來就跳接到「人面天蛾」鑽入人類飼養的蜜蜂巢箱中,用它那強健的口器穿破已被蜂蠟封口的六角型蜂室,正在大塊朵頤的吸食蜂蜜,而周週的密蜂卻沒有去攻擊它,旁白說這是因為「人面天蛾」會模擬蜜蜂的體味,使得蜜蜂誤以為這隻入侵的「人面天蛾」是它們的同伴,這真是太有趣了,我從來不曉得有這種情形,我的岳父是一位專業的養蜂者,已經有40年以上的養蜂經驗,而我太太在年輕時當然也要幫忙養蜂、採蜜、採蜂王乳的工作,我結婚後也會在每年清明節前後採龍眼蜜的高峰期幫忙打雜,看過這節目後,我問他們可曾發現過入侵蜂巢箱的「人面天蛾」,他們都說沒有,因此我就上網去找資料,果然在英文版的wikipedia有提到這種情形,而且它的另一別稱就是Bee Robber,意思就是「掠奪蜂蜜的強盜」;根據wiki的說法,本屬(Acherontia)在全世界有三種,而這種巧奪蜂蜜的行為,本屬三種都曾被記錄過,不過我的岳父卻不曾發現這種情形,這是很不尋常的,因為養蜂人對於任何會侵擾他們飼養的蜂群都會特別注意並且盡力排除,難道台灣的「人面天蛾」沒有這種行為嗎?
這個屬在台灣也有兩種,除了「人面天蛾」外,另一種是「後黃人面天蛾 (Acherontia styx medusa Butler 1876」,但這種在台灣的採獲記錄遠少於「人面天蛾」,不過「鞍馬山的蛾」中也引用外國文獻提到「後黃人面天蛾」也有搶奪蜂蜜的行為,但「人面天蛾」可能太常見了,反而沒有任何文字介紹;各位同好,如果你也曾記錄過「人面天蛾」,歡迎跟貼在特生中心高海拔試驗站的「台蛾天地-天蛾科」,並可參照以下格式與我們分享資料,如果你是養蜂人家,也曾觀察過「人面天蛾」掠奪蜂蜜的行為,也請與我們分享這類的故事。



科 名:天蛾科 Sphingidae
學 名: Acherontia lachesis (Fabricius 1798)
參考資料: 鞍馬山的蛾2, P.87
觀察日期:2008年8月5日
觀察地點:合歡山小風口
海拔高度:3000公尺
經 度:121.27873
緯 度:24.16338座標來源:GPS定位
資料提供:林旭宏



M01-20080805-129

「人面天蛾」停棲照 2008年8月5日於合歡山小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