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26, 2007

玉山杜鵑與金翼白眉


玉山杜鵑與金翼白眉
Originally uploaded by Guest of HoHuanShan.


每年的3~5月是合歡山的雨季,卻也正是玉山杜鵑(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Hayata)的花季,在台14甲線,海拔約2700公尺的鳶峰一帶,玉山杜鵑約在3月下旬就開始綻放花朵,隨著氣溫逐漸回升,玉山杜鵑便一路開上合歡群峰的山頂。今早(2007年4月25日)久違的陽光終於再度露臉,我騎著本站新購的野狼125來到合歡東峰登山口,想去探探東峰頂上的玉山杜鵑是否已開出,才剛停好機車,一隻金翼白眉就在我的身邊覓食,最近時我們相距還不到50公分,但我卻沒帶相機,因為我預期山頂的玉山杜鵑應該還在含苞待放的狀態,真是可惜!走到登山口,我更後悔了,因為雖然大部分的玉山杜鵑都還未開花或僅有少量的花朵開出,但卻有一株早開的玉山杜鵑已是花開滿樹了,唉!走到合歡東峰頂,還好!山頂的玉山杜鵑都還未開出,花苞最大的也大約只有成人的拇指般大,我估計最快也要到5月10日以後才會逐漸盛開。
今早原本就是計畫要來製作昨晚捕獲的蛾類針插標本,所以下午才帶著相機再回到合歡東峰登山口,一隻金翼白眉竟然又繞到我的身邊,不曉得是不是跟早上那隻是同一隻?雖然當時相機只裝了60mm的鏡頭,但牠實在一點都不怕人,所以我還是可以拍到很近的畫面,這張照片則是我換上18~70mm的變焦鏡頭正在拍玉山杜鵑時,一隻金翼白眉飛過來啄食玉山杜鵑的花,當然不能錯過這樣的畫面,連續搶拍了幾張,這張是比較理想的一張。這次拍到的照片都已放到Flickr,有興趣的網有請自行上網瀏覽。

星期四, 4月 12, 2007

返鄉途中路過本站的冬候鳥—藍尾鴝


藍尾鴝-20070411-02
Originally uploaded by Guest of HoHuanShan.


3月下旬連續兩波襲向台灣的鋒面,已經使合歡山小風口連續下了10餘天的雨,雖然雨勢不算大,但已經影響了我在此地的蛾類採集工作;昨天(2007/4/11)下午合歡山一帶的雨逐漸停歇,雲層也慢慢散去,久違的小風口雲海終於再度露臉,這讓昨天上來借宿本站的客人興奮不已得贊嘆台灣高山秀麗的風景,但這樣的景觀對久居此地的我來說,只是平常,令我高興的是,今晚點燈誘蛾總該會有點好成績吧?不巧的是,昨天清晨3點多,小風口一帶就停電了,原因是佳陽的一枝電線桿被撞斷,不過我們站裏有發電機,通常這種停電的狀況,我們都會在入夜後發電3小時,所以我還是可以點燈;停電的狀況一直到夜間9點才解除,雖然整晚點燈直到隔日清晨,但蛾況並不佳,只來了8隻,不過卻有意外的收獲,就是這隻返鄉途中造訪本站的冬候鳥—藍尾鴝。
這隻藍尾鴝大約是在夜間的10點多飛入我點燈誘蛾的會議室,同前次飛來的深山鶯一樣,兩面洞開的大窗戶,牠卻不飛出去,就在屋內團團飛,這次我沒有想去抓牠,只是拿著相機追著拍牠拍,牠大約在室內飛了5~6分鐘後才飛出窗外,但我只拍到3張,當然對於鳥類認識有限的我,在那當下並不知道牠的芳名,是到今天早上我將照片秀給我站內同事蔡銘源先生看,他也是對鳥類頗有研究的同仁,曾經長期協助本中心鳥類研究室的野外調查工作,經他仔細端詳這3張照片並比對圖鑑,判認這隻是藍尾鴝的雌鳥,判定的特徵眼睛周圍的白圈、喉白色、脇橙黃色,但可能是打閃光燈的原因,腰到尾羽灰藍色的特徵並不明顯,蔡先生也曾在1997年前的4月間在小風口附近的落鷹山莊拍到正在北返的藍尾鴝停棲在褐毛柳的畫面。
藍尾鴝是屬於鶲科、鶇亞科的鳥類,學名是Tarsiger cyanurus,主要都是在高緯度地區的森林中繁殖,每年的10月到隔年的4月會有些個體在台灣路過或渡冬,雖然不算普遍,但在台灣的平地和低、中、高海拔均曾有發現的記錄,通常都是單獨出現,這隻藍尾鴝的雌鳥不知是否在台渡冬,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牠正在北返的途中,祝福牠一路平安順利飛回繁殖地,找到伴侶產下新的一代後,能在今年的秋冬之交再度造訪合歡山區。

星期三, 4月 04, 2007

葡萄缺角天蛾


M01-20070328-001
Originally uploaded by Guest of HoHuanShan.

2007年3月28日在小風口會議室點燈誘蛾,不久就飛來這隻體型壯碩的飛蛾,初步判斷應該是屬天蛾科,經比對圖鑑(鞍馬山的蛾 2),果然是「葡萄缺角天蛾(Acosmeryx naga (Moore)」。根據張保信先生1989年所著「台灣蛾類圖說 一」所載,「葡萄缺角天蛾」的成虫曾在3~6月間出現於台北近郊的楊明山、烏來,桃園縣復興、北橫公路池端,南投縣的蘆山溫泉,嘉義縣奮起湖,雲林縣草嶺等地;本中心同仁林宗政先生也曾於高雄縣藤枝的本中心中海拔試驗站記錄到本種,而且是該地區出現天蛾中較為優勢的種類(1997 藤枝地區的天蛾發生記 錄,自然保育季刊第20卷);林試所在福山的蛾類調查中也出現本種(1999 福山試驗林的大型蛾類(鱗翅目:蠶蛾總科、天蛾總科),台灣林業科學 14(4)),不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去年委託師大所進行的調查(2005 太魯閣國家公園昆蟲群聚與功能之研究一),從5月到11月在小風口、松泉崗、關原和碧綠四處調查地點,尚無本種出現的記錄。張保信書中並記載本種幼虫的食草包括獼猴桃科及葡萄科等多種植物。

深夜造訪本站的不速之客---深山鶯


HAS_3477
Originally uploaded by Guest of HoHuanShan.


陽春三月,台14甲公路海拔2700公尺的鳶峰停車場附近,有些玉山杜鵑已經開始開花了,但3000公尺的小風口一帶依然是草木帶枯的景像。
3月在山上停留的時間不長,因為常常要回山下開會、洽公,點燈誘蛾的機會也就不多了,所以我盡量把握,每晚點燈。3月29日是青年節,在我年青的時候,這是個重要的節日,對於當時年青的我,重要的是329是個國定假日,而且常是連著春假的長假日,所以我喜歡,但今年這個日子似乎有不少爭議,雖然我遠離塵囂躲在3000公尺的山區,不過無遠弗屆的網路,仍然讓我可以接收到塵世間紛擾的訊息,就在那日的清晨4點多,我起來看看會議室中蛾類誘集的情形,來的飛蛾不多,不過有隻體型壯碩的天蛾科飛蛾,特別引我注意,就在我蹲身為它拍照時,突然窗外飛入一隻小鳥,在屋內亂飛,奇怪的是,兩面大開的窗戶毫不設防,它怎麼就不飛出去呢?難道這鳥是去年11月就曾來過的那隻「白眉黃鶲」嗎?疑問一起,我馬上舉起捕蟲網將它網下,仔細一瞧,又是我不認識的鳥種,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它並不是「白眉黃鶲」,我想模仿去年同事老艾的手法,以手指夾住鳥腳拿在手上拍照,但沒想到這動作看似簡單,但我卻無法作到,好不容易夾住鳥腳,這鳥卻用力掙扎,我深怕它就要斷腳受傷,只好把它放了,這時只好拿起相機追著它拍,總算留下3張影像,其中這一張是最生動的,它停在椅上,我趨近按下快門的當下,它正振翅要飛走;另外一張它攀在窗緣,回眸對我一望,然後就飛向窗外它原本應該活動的世界了。後來我將照片傳給研究鳥類的同事看,他告訴我這是合歡山很常見的深山鶯,慚愧!

以下資料是採自鳳凰谷鳥園的網站,請參考
學名:Cettia acanthizoides concolor
英文:Formosan Yellow-bellied Bush Warbler.
深山鶯為台灣特有亞種。其它亞種布於喜馬拉雅山區、錫金、西康西南部、雲南北部、四川西北部、江西以及福建北部。在台灣,分布於2,000~3,500公尺之中、高海拔山區,尤其在高海拔山區之低木林,或開闊草生地、箭竹叢等較常發現;冬季嚴寒時遷降至較暖和的中海拔山區避寒。大抵單獨活動。覓食昆蟲或其幼蟲。很少看到其飛行;若發現到異狀,即刻竄入草叢中。鳴聲似笛音,為一連串尖細,而一聲比一聲高之「笛──笛──笛」叫聲。繁殖於6~7月間,營巢於離地不高的灌木林,或箭竹叢裡,以草莖葉或竹葉為材。

我到合歡山服務後曾寫了個資料庫程式來登錄我們站裏過往收集的鳥巢資料,檢視這份資料,才發現我們站裏有8份深山鶯鳥巢的標本,巢材都是玉山箭竹枯葉,也都是築巢在冷杉林內的玉山箭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