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04, 2008
星期三, 11月 05, 2008
合歡山小風口2008年10月氣溫日變化圖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8年10月31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該試驗站的網站(http://hm.tesri.gov.tw)「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本圖為2008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變化圖,2008年10月最高氣溫為21.2℃;平均氣溫為9.3℃,最低氣溫只有1.3℃,以平均氣溫而言,已較本年9月略低1℃,最低氣溫也較上月的2.9℃低了1.6℃,但最高氣溫反較上月高了0.2℃,但與去年10月相比,2007年10月的最高氣溫為25℃,平均氣溫8.6℃,最低氣溫僅為負3.1℃,本年10月的氣溫變化不若上年同時期劇烈。本月的總降水量僅有71.8㎜,遠低於上月有颱風侵襲時的1597㎜,也較去年10月同樣有颱風的586.4㎜少了許多,顯然合歡山10月如無颱風帶來雨量將會是比較乾爽的天氣。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
星期四, 10月 09, 2008
合歡山小風口2008年9月氣溫日變化圖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8年9月30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該站「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本圖為2008年9月1日至9月30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變化圖,2008年9月最高氣溫為21℃;平均氣溫為10.3℃,最低氣溫只有2.9℃,以氣溫而言,只較本年8月略低。本月的總降水量達1597㎜,為本氣象站設置3年以來最高單月記錄,主要的雨量當然是來自9月侵颱的颱風,其中在辛樂克警報期間的9月11~16日間,小風口總共降下905㎜的雨量,但集中在9月13、14、15日3天間,警報期間為9月26~29日的薔蜜颱風,其帶來的雨量集中出現在9月28、29兩天,共有509.6㎜,兩次颱風集中降雨的5日間共為小風口帶來1414.6㎜的雨量,達9月累積雨量的88.6%,如此集中的雨量,難怪為台灣帶來重大的損失,不過本站除停電幾天外,倒是無重大災情發生。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
星期三, 9月 10, 2008
台14甲線8k處清境農場萊爾富便利商店的蛾
從2005年10月我奉派到合歡山工作以來,位於台14甲線8k處的萊爾富便利商店就是我上下山途中休息的中繼站,但是就在今(2008)年的8月初路過萊爾富時,透過玻璃望去店內空無一物,只見自動門上張貼著:「租約到期,停止營業」。
再隔一週,已有怪手開始在拆除建物;9月初再看時,原來供遊客休憩、購物、拍照留念的萊爾富已完全不見蹤跡,只留下一片空地,看到這樣的景象,心中隱隱浮起一陣悵然,所謂船過水無痕,從來未曾路過萊爾富的遊客,經過此處時,那會知道這裏曾有過的景像?但也有一說:曾走過必留下痕跡,萊爾富店前曾布置大型的獨角仙和鍬型蟲的模型,多少帶著小朋友的家長和到山中一遊的青春男女都在此留下影像,它日他們再經過此處時,不曉得這裏會是呈現出甚麼樣的新景像,但想必會億起昔日與家人、朋友在此一遊的畫面。
這將近3年的時光,我幾乎每週都會走在台14甲路上,在清境萊爾富停留的次數應該超過百次吧?但奇怪的是,檢視我的照片檔,我竟然沒有在這地方拍過景觀照或個人照,甚至我也沒拍那大型的獨角仙模型,難道我路過此處就只是下車尿尿喝喝飲料嗎?當然不是!當我一大清早從集集出發路過萊爾富時,通常都不到8點,這時前一晚被萊爾富的燈光吸引過來的飛蛾還沒全部離開,這時我就會順手抓些飛蛾、拍下照片,作成標本,再將記錄建入我的蛾類調查資料庫;從2006年10月到2007年10月間,我在清境萊爾富抓到的飛蛾共作成113份標本,包括11科65種,所有標本都可以在以下連結看到:
星期四, 8月 14, 2008
合歡山小風口2008年7月氣溫日變化圖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8年7月31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該站「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本圖為2008年7月1日至7月31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變化圖,2008年7月最高氣溫為23℃;平均氣溫為11.1℃,最低溫只有2.7℃。本月總降水量為762.8㎜,較上月的350.8㎜及去年同月的64mm高出許多,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該月有卡梅基和鳳凰兩個颱風帶來的雨量。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
星期四, 7月 03, 2008
合歡山小風口2008年6月氣溫日變化圖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8年6月30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該站「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本圖為2008年6月1日至6月30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變化圖,2008年6月最高氣溫為22.4℃,較2007年6月的最高氣溫20.9℃高了1.5℃;2008年6月的平均氣溫為10.5℃,較上月的9.1℃又昇高了1.4℃,與去年6月平均氣溫10.6℃相去不遠,但本月最低溫只有2.2℃,比去年6月的5.3℃低了3.1℃。本月總降水量為350.8㎜,較上月的376.4㎜略少,但比去年6月的837.8㎜足足少了487㎜,這也使得今年合歡山地區的台灣高山杜鵑花期得以延展至6月底7月初。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
星期四, 6月 26, 2008
我對於「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看法
「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和「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是目前全世界最發燒的話題,各行各業都對此提出因應之道,但最得媒體寵愛論點的卻是「全球暖化全是人類的錯,因為人類排放大量溫室氣體,造成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暖化,所以正本清源之道就是節能減碳,只要限制碳排放,自然可使地球冷下來」。
其實自有地球以來,地球的氣候就是處在變動的狀況下,溫度上上下下,乾濕交替不斷,所以氣候變遷是種常態,而這樣的變化正是驅動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動力之一,也是影響人類歷史的重大因素,因為以往各類生物因應氣候變遷最自然的方式便是遷移,而對人類而言,遷移常常就是入侵,也就是戰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成吉思汗率領他的蒙古子民向歐亞兩大洲的入侵,有歷史學家便認為當時較暖和的氣溫造成的乾旱,是使蒙古人向外擴張的重要因素。
主流媒體現在對於氣候變遷的趨勢是傾向於報導「全球暖化」,也就是相信現在的「氣候變遷」是在走向越來越熱的方向,但有趣的是就在30年前,美國的主流媒體則是相信一部分科學家的看法,認為當時地球正在走向另一個冰河期,全球溫度是呈下降的趨勢;這種南轅北轍完全相反的看法就發生在同一個世代之內,你便可以想象,人類要精準預測氣候變遷的趨勢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呀?姑且我們就相信現在地球的溫度是在朝逐漸昇高的方向走吧,也就我們相信「全球暖化」,但這樣的趨勢難道真的全是因為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嗎?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挾其優異的科技發展能力,大肆開發,人口也不斷爆增,確實是對全球的環境與生物造成重大的衝擊,環境汙染日益嚴重,許多生物慘遭滅絕,生物多樣性不斷降低,於是環保的呼聲不斷的提高,世界各國的政府對於這樣的聲音當然不能忽視,在台灣現在最流行的就是「節能減碳」,這當然是非常好的想法,對於降低污染、環境保護、甚至於生態保育都會有非常正面的功能,但「節能減碳」真的可以逆轉「全球暖化」的趨勢嗎?我認為這是非常「唐吉科德」式的想法,如果「全球暖化」真的要發生了,比較正面的作法應該是去研究如何因應這必然要發生的事情,過往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一個部落因應其生活環境氣候變遷的逆境就只有向外遷移,征服鄰居,成功了就繼續繁衍壯大,失敗了就毀國滅族,但現代的人類拜科技能力之賜,我們可以有不同的作法,只是我們現在都把力氣放在「節能減碳」這件對於環境是「好事」但對「全球暖化」卻不一定有效的事務上,如果因此而排擠了其他用在研究因應「全球暖化」相關措施的資源,那可能會造成另一種更嚴重的災難。
在主流媒體大肆炒作「全球暖化」的議題下,其實還是有許多另類的看法,只是因為不是主流,便經常被忽視了,相關的議題可以參考「右派網http://www.youpai.org/big5/」內有關「全球暖化」的文章。
星期四, 6月 05, 2008
合歡山小風口2008年5月氣溫日變化圖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8年5月31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該站「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本圖為2008年5月1日至5月31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林外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變化圖,2008年5月最高氣溫為20.1℃,較上月的21.1℃還略低一點,原因應該是本月下雨天數偏高,全月僅有9天是全日無降雨的日子,去年同期則是13天;本月平均氣溫為9.1℃,較上月的7.9℃高約1.2℃,顯示合歡山小風口已將進入晚春初夏的氣候,氣溫將逐漸回升,最低氣溫則是仍為低於零度的-0.9℃,總降水量為376.4㎜,較上月的200㎜高出甚多,也較2007年5月的累積雨量266㎜多出110㎜,本年5月較高的累積雨量和降雨天數,使得今年盛開的玉山杜鵑飽受摧殘,花顏失色不少。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
星期三, 4月 23, 2008
台14甲合歡山公路「玉山杜鵑」花季熱鬧登場
台14甲合歡山公路西起海拔約1150公尺的霧社,東到標高2565公尺的大禹嶺,全長約有41公里,途經全台公路最高點的武嶺,標高為3275公尺;如果你從霧社開車上來,大約在公路里程標示為23k處左右,從4月上旬開始就會看到「玉山杜鵑」陸續開花。上星期五(2008年4月19日)我從合歡山下來,一路從標高約3000公尺的小風口就看到開始展露花顏的玉山杜鵑,特別是在從約36k的地方望向石門山下方一處冷杉林緣,有一大片正在盛開的「玉山杜鵑」,這大約是合歡山公路沿線可以看到的「玉山杜鵑」最大的群落了,豔麗的花朵宛如在綠海中形成一片紅白混雜的花島,想要不注意它都有點困難,但就在同一天的清晨,我到標高約3400公尺的主峰,那裏的「玉山杜鵑」卻還是含苞待放,根據往年的經驗,合歡主峰、東峰和北峰頂上的「玉山杜鵑」大約要到5月上旬之後才會盛開。這張照片則是在合歡山公路26k處所拍到的,它特別引起我注意的是那滿樹紅中帶白有如粉紅色的花朵,因為一般來說,「玉山杜鵑」的花苞剛剛開始展放的時候是呈現豔紅色,隨著花朵逐漸開展,花色漸漸轉為雪白,只在花的中央部分還保有一抹胭紅,但這株已經盛開的「玉山杜鵑」,花瓣卻還是如粉紅斑的色調,但它長在離公路有點遠的地方,所以我也無法走近去細瞧,或許再過幾天,它也會與其它鄰近的「玉山杜鵑」一樣轉為雪白吧?昨天下午(2008年4月22日),我從集集回合歡山,本想再仔細看看這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玉山杜鵑」是否已隨俗轉變,但就從翠峰開始,合歡山公路已籠罩在雲霧當中,路旁盛開的「玉山杜鵑」自然有一種特異的朦籠美感,但離公路稍遠的地方,卻已無從辨識,只能等這星期五下山時再一窺究竟了!
星期三, 4月 16, 2008
合歡山小風口「姬長尾水青蛾」羽化觀察全記錄
2007年4月11日清晨4:40左右,我正在臥室裏的電腦瀏覽MLB各隊的戰況時,突然聽到「咚」一聲,我心中一緊,難掩興奮的趕快看看昨晚已被我從實驗室帶到臥室的養蟲箱,果然是第二隻「姬長尾水青蛾」來報到了!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剛剛破繭而出的「姬長尾水青蛾」,但一看它的觸角我就知道這又是一隻母蛾,這時它的前翅還只是像個芽狀的東西,不過六足倒是發育良好,正在養蟲箱裏到處亂爬,我立即將它取出放到劃有格線的標本分類盒先拍上幾張,這時小風口還是一片漆黑,也正在下著微雨,我再將它放回養蟲盒,帶著修枝剪快速跑到外面去剪下一枝台灣冷杉的枝條,準備作為讓這隻「姬長尾水青蛾」上演羽化展翅秀的舞臺。當我在會議室布置好場景之後,我將它放在台灣冷杉的枝條上,它一陣亂爬之後就選定一隻枯枝往上攀爬,直到爬上枯枝頂端再無進路的時候,它就用六足緊緊攀著枯枝靜止不動,這時就可以觀察到它那芽狀的翅膀開始逐漸伸展,過程不快,但變化卻很清楚,這張組合照片就是我從清晨4:45分一路拍到8:15分的部分影像。
因為這一天是週五,下午我就會下山回去集集,這時還有一個繭還未羽化,於是我決定將這繭和這隻已羽化的「姬長尾水青蛾」帶下山,並且聯絡一位專業的生態攝影家朋友,準被讓它帶回去拍成影片,不過等我回到集集打開保麗龍盒裏養蟲箱一看,另外一隻「姬長尾水青蛾」也已經破繭而出了,我只好趕緊請同事拿出攝影機,就在鳥類研究室請同事幫忙記錄影像。這第三隻「姬長尾水青蛾」是隻雄蛾,所以我當然將它們送作堆了,當然也產下了一些卵。另外我留在山上的那隻「姬長尾水青蛾」雌蛾,果然不負所託的吸引來四隻「姬長尾水青蛾」雄蛾,我們挑了一隻與它交配,現在也已產卵,這些卵將是我們進行後續觀察研究的材料。
更多的影像請看 Luna Moth Show
星期四, 4月 10, 2008
破繭而出的「姬長尾水青蛾」
去年(2007年)本站(特生中心高海拔試驗站)所養殖的「姬長尾水青蛾」幼蟲在當年的8月10日和14日共有3隻成功的結繭化蛹,在經過長達8個月的蛹期後,終於在今天(2008年4月10日)有一隻破繭而出了,更令人興奮的是這隻率先羽化的「姬長尾水青蛾」是隻雌蛾!
根據本站在合歡山小風口的蛾類採集資料,我們在2007年的5、6、7月間共捕獲8隻「姬長尾水青蛾」,其中只有6月22日捕獲的是一隻雌蛾,其餘7隻都是雄蛾,而我們所飼養的幼蟲正是那隻雌蛾所產下的卵所孵出的。從「姬長尾水青蛾」採獲的期間,當時我就研判「姬長尾水青蛾」應該是一年僅有一個世代,所以當年8月所結的繭應該會在隔年的5月左右破繭而出,果不其然,這隻雌蛾就在今天下午之後羽化,不過可惜的是,我們並沒有記錄到它羽化的全部過程。
存放「姬長尾水青蛾」那3顆蛹的養蟲盒是放在標本製作室中,今天一整個早上我都在那裏製作針插展翅的蛾類標本,雖然我偶而會去瞄一下養蟲盒裏那3顆蛹的動靜,但實在看不出任何有成蛾即將破繭而出的跡像,而下午之後我都留在辦公室,直到晚間約8點以後再到標本製作室後才赫然發現這隻羽化而出的「姬長尾水青蛾」雌蛾,當下我趕快緊閉門窗,取出相機後才把它擺到繪有格線的標本分類盒中拍照。之後,我再仔細檢視那顆羽化出這隻雌蛾的繭,發現在這撱圓型的繭的一端有一破洞,這隻雌蛾就是從這洞口爬出,但另外兩個還是看不出有成蛾即將羽化的跡像。雖然這是一隻雌蛾,但如沒有與雄蛾交配讓它體內的卵受精,顯然也沒機會產出有效的卵,而我也不確定另外2顆蛹是否可以再羽化出成蛾,即時可以,也無法保證會是雄蛾,因此我找了容積3公升的透明廣口塑膠罐,在罐口上放一個大型的漏斗,如此罐內的雌蛾無法飛出,我將這罐子放在打開窗戶而緊閉房門的會議室的窗口,我期望這隻雌蛾可以釋放性費洛蒙來吸引「姬長尾水青蛾」的雄蛾飛來與它交配,如果可以成功的讓這隻雌蛾體內的卵受精並產出的話,那就可以再次飼養「姬長尾水青蛾」的幼蟲,以補足去年不夠完整的觀察記錄。
有關「姬長尾水青蛾」的其它報導可參閱以下聯結:
http://hm.tesri.gov.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7
http://hm.tesri.gov.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61
http://hm.tesri.gov.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63
星期四, 4月 03, 2008
星期三, 4月 02, 2008
特生中心高海拔試驗站合歡山小風口氣象資料已更新至2008年3月,歡迎下載!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8年3月31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該站「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本圖為2008年3月1日至3月31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林外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月變化圖,2008年3月最高氣溫為18.3℃,2月則是13.1℃,最高氣溫已提昇達5.2℃;3月最低氣溫為-7.6℃,比2月最低溫的-6.2℃還略冷一些,這是發生在3月27日清晨5~6點間,而本年最後一次3月雪是在3月25日傍晚開始下起,直到26日早晨,之後開始融雪,由於融雪的吸熱效應,使得小風口3月27日的氣溫降至該月最低,而且當日也是全月日溫差最大的一天,達到20.2℃。2008年3月平均氣溫則是3.4℃,較上月的0.89℃,已是略為昇高,但整體而言,小風口的3月,對於地身處亞熱帶的台灣民眾而言,依然是感到奇冷無比;2008年3月的總降水量為235.2mm,其中有部分是降雪的型態,而單日最大雨量是3月31日的109.4mm。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
星期五, 1月 11, 2008
合歡飛蛾選介--「苧麻夜蛾」
苧麻夜哦(Arcte coerula (Guenée,1852))是夜蛾科(Noctuidae)裳夜蛾亞科(Catocalinae)封夜蛾屬(Arcte)的蛾類,本屬在台灣和中國大陸均只有一種,就是這「苧麻夜哦」。
本種展翅長73~98mm,在台灣產的夜蛾科中屬於體型較大的種類,前翅赤褐色,散布藍白細點,後半部帶黑褐色,基線、內線、中線和外線黑色,基線外側有寬黑條,環紋為一黑點,腎紋黑邊,外線後半鋸齒形,亞端線淺紅褐色,頂角有似三角形紅褐區,外緣一列黑點;後翅黑綜色有紫色閃光,中部有一粉藍色圓斑,外區有粉藍色曲帶,近臀角有粉藍色窄紋;本種在台灣並沒有近似種,所以還蠻容易鑑定。它的中名之所以稱為「苧麻夜蛾」是因為其幼蟲的食草就是蕁麻科(Urticaceae)苧麻屬(Boehmeria)的植物,在中國大陸本種也被列為「吸果夜蛾」的成員之一,也就是成蛾是會主動刺吸或吮吸果實的蛾類;除台灣外,本種也分布在中國大陸數省、日本、錫金、斯里蘭卡和南太平洋的數個島嶼。(參考資料:中國動物誌 昆蟲綱第十六卷 鱗翅目夜蛾科,1999)。
苧麻夜蛾是本站自2005年10月起開始進行蛾類調查之後所採集到的第一種飛蛾,當年的11月,有一隻體型壯碩的蛾類飛進我們的辦公室,一直朝天花板上的日光燈飛撲過去,發出極大的撞擊聲,我當然毫不猶疑的將它抓起來,當時我們還沒有製作標本的準備,說實在話,也還不知道如何製作標本,所以就先為它拍照後裝在養蟲箱裏,當然,過了幾天之後這隻飛蛾就死了,它現在成為本站的第一份蛾類標本,只是沒有展翅,而且也是本站合歡山蛾類調查資料庫的第一筆記錄。我們如何知道它是苧麻夜蛾呢?當時我們正在開始收集蛾類的相關圖鑑和文獻,站內同仁對於蛾類的認識幾乎是零,連這隻壯碩的飛蛾到底是屬於那一科都沒有概念,不過我們知道網路上應該會有人知道,於是我們將它的照片上傳到「塔內植物園—蝶與蛾」去請教專家同好,果然沒有多久就有熱心的網友告訴我們,也因此「苧麻夜蛾」成為我認識的第一種夜蛾。
從2005年11月到2007年12間,我們的資料庫總共記錄9筆的「苧麻夜蛾」採獲資料,分別是在3月、6月和9~12月間採獲,不過我們沒有養過它的幼蟲,本站在合歡山一帶的植物調查記錄中有四種蕁麻科的植物,但並沒有記錄到苧麻屬的植物,所以我們推測在小風口捕獲的「苧麻夜蛾」可能是由比較遠的地方飛來的,或者是「苧麻夜蛾」幼蟲的食草還有「苧麻屬」以外的植物,例如中國大陸記錄本種的食草除苧麻外還有黃麻、亞麻、大豆等。
說真的,「苧麻夜蛾」的成蛾停棲時並不怎麼漂亮,不過展翅後,後翅的粉藍色圓斑和曲紋還蠻引人注目。還有,它們的幼蟲可是非常鮮豔美麗,我們還沒拍過「苧麻夜蛾」幼蟲的照片,但有興趣的網友只要用它的學名到網路上搜尋,就可以找到一些熱心的網友貼在網路上的幼蟲照片,甚至是養蟲的過程,相當精彩,有興趣的網友不妨一試。
星期四, 1月 03, 2008
合歡山小風口2007年各月雨量資料
上圖為2007年合歡山小風口各月之累積雨量,全年以8月的989mm最高,但因8月流失的資料主要是因颱風造成的停電所致,如加計流失資料部分,應會超過1000mm,此一單月高雨量主要是來自當月有3個颱風所帶來的雨量,而7月僅有58mm,是因為4~6月的雨季結束後當月又無颱風帶來雨水所致;6月的累積雨量也高達823mm,是全年月累積雨量次高者,而4~8月間是合歡山地區繁殖鳥築巢育雛的期間,卻也正是合歡山地區降雨的高峰期,可預期將對其育雛的成功率造成影響,不過2007年7月反常的低雨量也許可提高不少繁殖鳥育雛的成功率。2007年合歡山小風口地區的累積降雨量達4391mm,但如加計流失資料部分應該可以超過4500mm。
本站之氣象測站記錄的資料尚有林內、林外的氣溫、濕度、土溫(地下10cm、20cm、30cm)及室內、室外的溫、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所有記錄的原始逐時資料及查詢介面均可在本站網站下載區下載使用,有需要的網友請多加利用,但請註明資料提供者為「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
合歡山小風口2007年林外氣溫資料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事驗站(以下簡稱本站)於合歡山小風設置之氣象記錄站持續正常運作,所有資料均已建入資料庫,2007年全年資料截至12月31日,共有逐時資料8709筆(8月分流失53筆資料),本站以每月更新的頻度將資料及資料庫程式置於本站之網站下載區提供下載。圖1為使用此一氣象資料統計2007年1月~12月各月林外氣溫資料,2007年最低氣溫發生於1月,為-11.2℃,最高氣溫則是9月的26.5℃,7月的月均溫最高為11.8℃,月均溫最低也是發生在1月,為1.3℃,年均溫為7.0℃。
本站之氣象測站記錄的資料尚有林內、林外的氣溫、濕度、土溫(地下10cm、20cm、30cm)及室內、室外的溫、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所有記錄的原始逐時資料及查詢介面均可在本站網站下載區下載使用,有需要的網友請多加利用,但請註明資料提供者為「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
星期三, 1月 02, 2008
合歡山小風口地區鱗翅目蛾類調查初步結果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以下簡稱本站)自2006年起於合歡山小風口地區進行鱗翅目蛾類相之調查,視天候狀況,以大約每週點燈一~二次的頻度誘集蛾類,迄今(2007年12月)已有2年,拍攝的蛾類數位照片已上傳至Flickr網站(http://www.flickr.com/photos/hsuhong/),目前上傳照片已愈2000張,製作之針插展翅標本約有1600份。
為了登錄蛾類的採集記錄及便利資料查詢及展示,本站也利用Access開發一套資料庫系統,截至2007年12月,此一系統已建置台灣蛾類學名3298筆,蛾類調查資料有2246筆,其中在小風口地區的調查資料有1940筆,而鑑定至種的小風口地區蛾類資料有1849筆,共記錄了15科289種蛾類,當中以夜蛾科(Noctuidae)的144種最多,其次則是尺蛾科(Geometridae)的98種,其餘13科則種數都不多。各科種數如圖所示。
本圖為合歡山小風口鱗翅目蛾類各科各月種數統計表(2006~2007),其中6月分出現蛾種數最多,有127種,其次是9月分的111種,1、2月分最少,各7種和6種,且都屬夜蛾科。夜蛾科在全年12月均有出現,尺蛾科除1、2月未採獲外,其餘各月均曾採獲。燈蛾科(Arctiidae)和枯葉蛾科(Lasiocampidae)都在5~10月間採獲。
合歡山小風口在2006~2007年間採獲且已鑑定的種類可在特生中心高海拔試驗站網站的檔案下載區下載,網友可複製學名後貼在Flickr網站(http://www.flickr.com/photos/hsuhong/)的搜尋區便可看到該種之照片,當然我們還有許多的蛾類有待鑑定,這些待鑑定的種類都放在該網站「待鑑定的蛾」這個相片組中,有請專家同好協助鑑定,此外,已鑑定的種類仍可能有錯,也請專家同好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