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月 11, 2008

合歡飛蛾選介--「苧麻夜蛾」


Arcte coerula, originally uploaded by Guest of HoHuanShan.


苧麻夜哦(Arcte coerula (Guenée,1852))是夜蛾科(Noctuidae)裳夜蛾亞科(Catocalinae)封夜蛾屬(Arcte)的蛾類,本屬在台灣和中國大陸均只有一種,就是這「苧麻夜哦」。
本種展翅長73~98mm,在台灣產的夜蛾科中屬於體型較大的種類,前翅赤褐色,散布藍白細點,後半部帶黑褐色,基線、內線、中線和外線黑色,基線外側有寬黑條,環紋為一黑點,腎紋黑邊,外線後半鋸齒形,亞端線淺紅褐色,頂角有似三角形紅褐區,外緣一列黑點;後翅黑綜色有紫色閃光,中部有一粉藍色圓斑,外區有粉藍色曲帶,近臀角有粉藍色窄紋;本種在台灣並沒有近似種,所以還蠻容易鑑定。它的中名之所以稱為「苧麻夜蛾」是因為其幼蟲的食草就是蕁麻科(Urticaceae)苧麻屬(Boehmeria)的植物,在中國大陸本種也被列為「吸果夜蛾」的成員之一,也就是成蛾是會主動刺吸或吮吸果實的蛾類;除台灣外,本種也分布在中國大陸數省、日本、錫金、斯里蘭卡和南太平洋的數個島嶼。(參考資料:中國動物誌 昆蟲綱第十六卷 鱗翅目夜蛾科,1999)。
苧麻夜蛾是本站自2005年10月起開始進行蛾類調查之後所採集到的第一種飛蛾,當年的11月,有一隻體型壯碩的蛾類飛進我們的辦公室,一直朝天花板上的日光燈飛撲過去,發出極大的撞擊聲,我當然毫不猶疑的將它抓起來,當時我們還沒有製作標本的準備,說實在話,也還不知道如何製作標本,所以就先為它拍照後裝在養蟲箱裏,當然,過了幾天之後這隻飛蛾就死了,它現在成為本站的第一份蛾類標本,只是沒有展翅,而且也是本站合歡山蛾類調查資料庫的第一筆記錄。我們如何知道它是苧麻夜蛾呢?當時我們正在開始收集蛾類的相關圖鑑和文獻,站內同仁對於蛾類的認識幾乎是零,連這隻壯碩的飛蛾到底是屬於那一科都沒有概念,不過我們知道網路上應該會有人知道,於是我們將它的照片上傳到「塔內植物園—蝶與蛾」去請教專家同好,果然沒有多久就有熱心的網友告訴我們,也因此「苧麻夜蛾」成為我認識的第一種夜蛾。
從2005年11月到2007年12間,我們的資料庫總共記錄9筆的「苧麻夜蛾」採獲資料,分別是在3月、6月和9~12月間採獲,不過我們沒有養過它的幼蟲,本站在合歡山一帶的植物調查記錄中有四種蕁麻科的植物,但並沒有記錄到苧麻屬的植物,所以我們推測在小風口捕獲的「苧麻夜蛾」可能是由比較遠的地方飛來的,或者是「苧麻夜蛾」幼蟲的食草還有「苧麻屬」以外的植物,例如中國大陸記錄本種的食草除苧麻外還有黃麻、亞麻、大豆等。
說真的,「苧麻夜蛾」的成蛾停棲時並不怎麼漂亮,不過展翅後,後翅的粉藍色圓斑和曲紋還蠻引人注目。還有,它們的幼蟲可是非常鮮豔美麗,我們還沒拍過「苧麻夜蛾」幼蟲的照片,但有興趣的網友只要用它的學名到網路上搜尋,就可以找到一些熱心的網友貼在網路上的幼蟲照片,甚至是養蟲的過程,相當精彩,有興趣的網友不妨一試。

星期四, 1月 03, 2008

合歡山小風口2007年各月雨量資料


上圖為2007年合歡山小風口各月之累積雨量,全年以8月的989mm最高,但因8月流失的資料主要是因颱風造成的停電所致,如加計流失資料部分,應會超過1000mm,此一單月高雨量主要是來自當月有3個颱風所帶來的雨量,而7月僅有58mm,是因為4~6月的雨季結束後當月又無颱風帶來雨水所致;6月的累積雨量也高達823mm,是全年月累積雨量次高者,而4~8月間是合歡山地區繁殖鳥築巢育雛的期間,卻也正是合歡山地區降雨的高峰期,可預期將對其育雛的成功率造成影響,不過2007年7月反常的低雨量也許可提高不少繁殖鳥育雛的成功率。2007年合歡山小風口地區的累積降雨量達4391mm,但如加計流失資料部分應該可以超過4500mm。
本站之氣象測站記錄的資料尚有林內、林外的氣溫、濕度、土溫(地下10cm、20cm、30cm)及室內、室外的溫、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所有記錄的原始逐時資料及查詢介面均可在本站網站下載區下載使用,有需要的網友請多加利用,但請註明資料提供者為「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

合歡山小風口2007年林外氣溫資料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事驗站(以下簡稱本站)於合歡山小風設置之氣象記錄站持續正常運作,所有資料均已建入資料庫,2007年全年資料截至12月31日,共有逐時資料8709筆(8月分流失53筆資料),本站以每月更新的頻度將資料及資料庫程式置於本站之網站下載區提供下載。圖1為使用此一氣象資料統計2007年1月~12月各月林外氣溫資料,2007年最低氣溫發生於1月,為-11.2℃,最高氣溫則是9月的26.5℃,7月的月均溫最高為11.8℃,月均溫最低也是發生在1月,為1.3℃,年均溫為7.0℃。
本站之氣象測站記錄的資料尚有林內、林外的氣溫、濕度、土溫(地下10cm、20cm、30cm)及室內、室外的溫、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所有記錄的原始逐時資料及查詢介面均可在本站網站下載區下載使用,有需要的網友請多加利用,但請註明資料提供者為「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

星期三, 1月 02, 2008

合歡山小風口地區鱗翅目蛾類調查初步結果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以下簡稱本站)自2006年起於合歡山小風口地區進行鱗翅目蛾類相之調查,視天候狀況,以大約每週點燈一~二次的頻度誘集蛾類,迄今(2007年12月)已有2年,拍攝的蛾類數位照片已上傳至Flickr網站(http://www.flickr.com/photos/hsuhong/),目前上傳照片已愈2000張,製作之針插展翅標本約有1600份。
為了登錄蛾類的採集記錄及便利資料查詢及展示,本站也利用Access開發一套資料庫系統,截至2007年12月,此一系統已建置台灣蛾類學名3298筆,蛾類調查資料有2246筆,其中在小風口地區的調查資料有1940筆,而鑑定至種的小風口地區蛾類資料有1849筆,共記錄了15科289種蛾類,當中以夜蛾科(Noctuidae)的144種最多,其次則是尺蛾科(Geometridae)的98種,其餘13科則種數都不多。各科種數如圖所示。

本圖為合歡山小風口鱗翅目蛾類各科各月種數統計表(2006~2007),其中6月分出現蛾種數最多,有127種,其次是9月分的111種,1、2月分最少,各7種和6種,且都屬夜蛾科。夜蛾科在全年12月均有出現,尺蛾科除1、2月未採獲外,其餘各月均曾採獲。燈蛾科(Arctiidae)和枯葉蛾科(Lasiocampidae)都在5~10月間採獲。
合歡山小風口在2006~2007年間採獲且已鑑定的種類可在特生中心高海拔試驗站網站的
檔案下載區下載,網友可複製學名後貼在Flickr網站(http://www.flickr.com/photos/hsuhong/)的搜尋區便可看到該種之照片,當然我們還有許多的蛾類有待鑑定,這些待鑑定的種類都放在該網站「待鑑定的蛾」這個相片組中,有請專家同好協助鑑定,此外,已鑑定的種類仍可能有錯,也請專家同好不吝指正。